好·賞·玩

氈吧型男酒保 「酒」出世界

2019-12-24 作者:《信報財經新聞》- 小若 流覽1280次

中環置地廣場地庫設有一間非常「隱世」的酒吧,裝修有如復古私人會所。這所名為「Dr. Fern's Gin Parlour」、以Gin(氈酒)為主題的酒吧,是一眾中環精英的「鐵竇」,每晚有不少醫生、律師及金融界的專業人士光顧。

在酒吧中,高大俊朗的酒吧經理Paul(陳智麟)手勢流麗,以一杯杯Gin Tonic迷倒不少男女酒迷,很難想像這位只有三十出頭的「小鮮肉」,已經到過世界各地參加調酒比賽,更獲得極好的成績。「我打從心裏喜愛調酒創作,因調酒組合可以千變萬化。這份工作更帶我見識世界……」

「你知道嗎?Gin發源於十九世紀印度,當時用以對抗瘧疾,當然現在已沒有人再以Gin入藥,只會給我們這些酒鬼解喝……」一說到美酒,Paul即時雙眼發光,話題滔滔不絕,對美酒的熱愛,他從不掩飾。原來他中五畢業後,曾在髮型屋當學徒,輾轉成為調酒師,「當時沒有明確目標要入酒吧界,只是打開報紙看到天后有酒吧請散工,於是便去應徵,結果他們請了我。當我第一天返工,見到酒保(調酒師)以酒架上的幾百款『酒底』創作千變萬化的雞尾酒,我很興奮,我想這次我應該找到真心喜歡的工作。」

 


在天后酒吧做了散工一陣子,Paul到了耀華街一間清吧工作,那時差不多整條都是清吧,這亦是他學習得最多的日子,「那個年頭的酒吧經理,多是酒店業出身,他們十分嚴格,首先他們會嚴禁我們工作時喝酒,因會影響工作水準;其二是他們教我製作一杯雞尾酒,就要把那杯雞尾酒做到有水準,才可製作給客人喝。如果是不滿意的作品,我們要自己喝回,然後自己尋找改善之處,那時我試過一款雞尾酒喝足一個月。」Paul笑說,當時因缺乏人手,幾乎所有工作都要涉獵,令他的基本功練很扎實。


參加世界調酒賽事


Paul說,酒吧也有潮流之分,「好像我最初入行時流行如耀華街的清吧,之後是夜場Club興起,有一段時間則流行玩飛鏢及Beer Pong的Sports Bar,現在則是主題酒吧,例如我現在工作的Dr. Fern正是主打Gin,有四百多款。兩年前我以客人身份來這裏玩樂,與Dr. Fern老闆聊天,我們理念很相近,於是一拍即合,便來這裏作店長。」

所謂「理念」,就是二人都愛以「酒」會友,並想將香港酒業人才推廣至全世界。「2015年,我為了挑戰自己,參加『Diageo World Class Hong Kong and Macau』調酒師比賽,當年僥幸入到前8之餘,最重要是讓我開了眼界,原來香港的調酒師在世界上也很有地位,像Anthony Lai及Agung Prabowo兩位香港調酒師,在國際上極有知名度。」Paul說,當時他以兩位前輩作為目標,努力向前進發,「這幾年已到過世界各地如馬尼拉、瑞典、意大利等比賽或與同業交流,希望有朝一日,也有外國酒吧媒體會訪問我,又或在外國開班教授調酒,我希望給外國人知道,香港酒吧業水準是世界級的。」





據Paul說,原本Gin是用以對抗瘧疾,但在醫學發達的今天,大家已不會再以Gin來預防疾病,相反卻是愈喝愈講究,近年英國與西班牙都掀起一陣Gin Tonic(Gin加上Tonic的美酒)熱潮,只因釀製Gin除了基本材料杜松子外,其他配料可自由配搭,出來的口味可以千變萬化,市面上的Gin有千多種,而且還在增加中,就算香港某些釀酒師,以至Dr. Fern's Gin Parlour也有釀製自己的Gin。至於Gin加上Tonic Water的美妙化學作用,着實迷到不少世界各地的酒徒。


調製創意Gin Tonic

數百年發展下來,Gin Tonic無論是調製的材料比例以至使用的酒杯也極之講究。英國傳統Gin Tonic用的是柯林杯,而新派的西班牙Gin Tonic會使用類似葡萄酒杯的「汽球杯」(Balloon Glass)。要認真品味Gin Tonic,應先在室溫下嗅聞,並品嘗一小口未經稀釋的Gin,由於Gin味道濃郁,所以只需要將酒在口腔中轉上一圈再咽下,就能充分體會其風味,高質素的Gin植物香氣十分平衡,酒體複雜,後勁持久。未經稀釋的Gin應該口感順滑,吞下時胸口會覺得暖和而不嗆喉。之後加入Tonic Water調配成Gin Tonic再次品嘗,這時就要看Gin的植物香氣會否被Tonic中的奎寧苦味蓋過?兩者味道平衡才叫上等。

現在Paul不時以Gin作為主調,創作各式Gin Tonic,部分作品充滿不同地方色彩,如Nordes便是用上本地白蘭樹為主味的Gin調製,Paul還用上不同的食用花元素,入口充滿花香,視覺亦滿有花漾色彩。另外,他以不同Gin Tonic調製的Ki no bi、G'Vine等,同樣深得不少酒迷的歡心。

 


你也可能會喜歡: